联系方式

电 话:020-82179791

       020-85253103

邮 箱:swzl@zssyswzl.com

地 址: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科学楼8楼(天河院区)、广州市萝岗区开创大道2693号门诊3楼(萝岗院区)


近年CIK治疗乙肝病毒感染临床研究

182

自体DCCIK回输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观察

目的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(DC)、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(CIK)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(CHB)的临床疗效.方法320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60,对照组采用自体DCCIK治疗,观察组采用自体DCCIK联合干扰素治疗.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肝功能、HBV-DNA定量及HBeAg定量.结果与治疗前比较,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HBV-DNA定量、HBeAg定量均明显下降(P均<0.01),以观察组下降明显(P均<0.05).结论自体DCCIK可有效地清除乙肝病毒,改善CHB患者的肝功能及细胞免疫;自体DCCIK联合干扰素疗效更佳.

(摘自康海燕等研究发表于2011山东医药

自体CIKs治疗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分析

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(CIKs)治疗对乙肝病毒(HBV)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.方法选取20094-201012月于住院,且未经抗病毒药物及其他免疫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6,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(PBMC)经细胞因子鸡尾酒诱导培养成CIK细胞后,经静脉回输患者体内.观察CIK细胞治疗后24周内患者体内HBV DNA水平、CD3+CD56+细胞频率的变化,以及髓样树突状细胞(mDCs)和浆样树突状细胞(pDCs)频率的改变.结果自体CIK回输后,9例患者产生病毒学应答,其体内HBV DNA水平分别于第41224(分别为5.705.094.0810g10拷贝/ml)出现明显降低(P0.05P0.01)7例患者表现为病毒学无应答,其体内HBV DNA水平均与在基线时(6.39log10拷贝/ml)无明显差异(P0.05).14d的诱导培养后,病毒学应答者CIK细胞的主要效应细胞CD3+ CD56+细胞比例为17.21%,明显高于无应答者(8.97%,P0.05).CIKs治疗后,病毒学应答者pDCs频率由治疗前的0.27%上升至治疗后4周的0.39%( P0.05)和治疗后12周的0.34%( P0.05),而病毒学无应答者无明显改变.CIK细胞回输后无明显不良反应.结论CIK细胞治疗慢性乙肝安全性好,能抑制HBV复制,其机制部分是通过提高pDCs频率实现的.

(摘自汤紫荣等研究发表于2011年解放军医学杂志)

自身CIK细胞治疗乙肝的临床观察

目的探讨CIK(外周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)细胞治疗乙肝的临床治疗效果.方法5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.治疗组30,接受CIK细胞治疗一个疗程,回输细胞数为(1.03.2)×1010,对照组20,采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.结果 30例治疗组患者经CIK细胞治疗后,CD3+CD4+CD8+的表达和细胞增殖倍数均明显增加,随着免疫治疗时间的延长,HBV-DNA含量呈下降趋势,而对照组效果却不明显.结论自身CIK细胞治疗乙肝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,使血清中病毒含量明显下降.

(摘自陈作严等研究发表于2008年中国医药指南)


站内搜索
联系电话:020-821797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