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 话:020-82179791
020-85253103
邮 箱:swzl@zssyswzl.com
地 址: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科学楼8楼(天河院区)、广州市萝岗区开创大道2693号门诊3楼(萝岗院区)
据香港《文汇报》10月8日报道,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,瑞典科学家林达尔、美国科学家莫德里奇及土耳其科学家桑贾尔因为“研究DNA修复机制”,而获得本届诺贝尔化学奖,三人将平分800万瑞典克朗(约合616.6万元人民币)奖金。诺贝尔委员会指出,三人分别从分子层面解构细胞如何修复受损DNA及保护遗传信息,让人类从根本上认识生物细胞运作。
从内在的细胞运作到外在的身体特征,生命一切活动都与遗传基因密不可分,但承载这些遗传资料的脱氧核糖核酸(DNA)无时无刻都受到冲击,全靠细胞有一套保护机制,不断监察和修复受损DNA,才能维持生命正常运作。林达尔、莫德里奇及桑贾尔各自解构出不同DNA修复方法,为人们揭开生命神秘一页,并为研发遗传病及癌症新疗法打开大门,因此共同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。
据报道,早在发现DNA前,科学家已认定生物体内存在遗传因子,负责主导生命活动及把遗传资料传给后代。数千年来人类基因一代传一代,并未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,这使科学家相信该遗传因子必然非常稳定,不会轻易因为内在或外来冲击而改变,才能长期维持同一状态,但事后研究证明这并非事实。
20世纪60年代末期,林达尔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DNA时,发现它并不如想象般稳定,而是会出现缓慢但明显的衰变,加上细胞每天会进行无数次繁复的DNA复制程序,大幅增加出错机会。林达尔认为背后存在一个保护机制,才能维持DNA整体稳定。他凭这一信念,展开了35年的漫长科研工作,辨认出多款协助细胞监察和修复受损DNA以及它们修复的机制,为解开这谜团提供重要线索。
紫外光等外来因素同样可对DNA造成严重伤害,桑贾尔发现部分细菌经致命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后,在蓝光下能够自我修复。他研究后发现,细菌在有光和无光下存在两套不同修复机制,并在1983年公布研究结果。桑贾尔发现,虽然人类DNA修复机制较细菌复杂得多,但从化学角度看,所有生物的修复机制都是大同小异。
莫德里奇则在接触到一款能把DNA甲基化的“Dam甲基化”时,他发现细胞只会对没甲基化的DNA进行修复,反映细胞或把甲基化视为“正确DNA”的标示,从而揭开另一款修复机制。
(来源:环球网)
|
|